8.4.5 集水池
在冷却塔与循环水泵之间,必需设置集水池,以防止循环水泵工作时,因贮水量不足而吸入空气造成水泵气蚀。
集水池有效容积,应包括循环水系统启动前自由水面以上到喷头前系统容积和填料部分附着水量之和。后者水量可按循环水量的 1.2%~1.5%确定。前一部分系统容积,可按图8-5 计算。
图 8-5中自由水面 1 代表不增设专用集水池时,集水池容积应包括自由水面以上系统容积。自由水面 2 代表需增设专用集水池时,系统容积应包括自由水面 2 以上容积。
上述计算总容积如果小于同时工作的循环水泵 3min 循环水量时,则应按后一数值确定总容积。
当采用水质稳定剂时,集水池容积还应满足药剂在循环水系统内允许停留时间的要求。
集水池应设有自动补水管和应急补水管。应急补水是在循环水系统短时失水过多时紧急补水时使用。
集水池应设溢流放空措施。
自灌式吸水管口所需最小淹没深度,不能小于 0.3m。集水池容积按式(8-9)计算。
一般机力通风冷却塔底部均设有水盘集水池。水盘集水池分为浅水盘和深水盘两种。只有当水盘容积不满足要求时,才另增设集水池。增设的集水池可设在冷却塔所在水平面上,也可设在地面上。但系统容积计算均从自由水面以上算起。增没的集水池材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制或玻璃钢等。